習近平認為,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。他多次強調:“我們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,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,不能數(shù)典忘祖、妄自菲薄?!?/div>
首都博物館、西安市博物院、廣西合浦縣漢代文化博物館……習近平走進一座座博物館,用身體力行告訴我們,中華文明的燦爛星河中,閃耀著無比珍貴的智慧之光,是我們文化自信的來源,是豐厚的精神滋養(yǎng)。
2014年5月,習近平來到五四運動的策源地北京大學,在師生座談會上回溯中國近代史。他痛心地說:“尤其是鴉片戰(zhàn)爭之后,中華民族更是陷入積貧積弱、任人宰割的悲慘狀況。這段歷史悲劇決不能重演!”
出席全民族抗戰(zhàn)爆發(fā)77周年紀念儀式、參加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、察看北洋海軍炮臺遺址和甲午戰(zhàn)爭博物館陳列館……習近平的話語斬釘截鐵:“歷史就是歷史,事實就是事實,任何人都不可能改變歷史和事實?!?/div>
習近平認為,對我們共產(chǎn)黨人來說,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(yǎng)劑。
西柏坡紀念館、古田會議紀念館、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、紅軍長征會師紀念碑、中共一大會址、嘉興南湖紅船……黨的十八大以來,習近平在國內(nèi)考察期間專門安排、多次前往革命老區(qū),瞻仰紅色遺址遺跡,每次都懷著崇敬之心來,帶著許多思考走。他說:“多重溫這些偉大歷史,心中就會增加很多正能量。”
“在歷史進程中,做出自己的努力,做出自己的歷史貢獻”
觀成敗、鑒是非、知興替、明規(guī)律。
領導干部學習歷史,要落實在提高歷史文化素養(yǎng)上,落實在提高領導工作水平上。
習近平指出,具有歷史文化素養(yǎng),最重要的是要具有歷史意識和文化自覺,即想問題、作決策要有歷史眼光,能夠從以往的歷史中汲取經(jīng)驗和智慧,自覺按照歷史規(guī)律和歷史發(fā)展的辯證法辦事。
他說,“領導干部不管處在哪個層次和崗位,都應該讀點歷史”“這樣才能使自己的眼界和胸襟大為開闊,認識能力和精神境界大為提高,使自己的領導工作水平不斷得以提升”。
領導干部學習歷史,既要以史資政、修身勵志,更要從中發(fā)現(xiàn)真理、明確方向、堅定道路、汲取力量,去書寫新的歷史、創(chuàng)造新的輝煌。
回望歷史,我們才能懂得,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。
2017年10月31日,黨的十九大閉幕不久,習近平帶領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共一大會址和南湖紅船,翻開風云激蕩的紅色篇章,探尋共產(chǎn)黨人的精神密碼。他強調,事業(yè)發(fā)展永無止境,共產(chǎn)黨人的初心永遠不能改變。唯有不忘初心,方可告慰歷史、告慰先輩,方可贏得民心、贏得時代,方可善作善成、一往無前。
回望歷史,我們才能懂得,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多么不容易,必須堅定不移走下去。
2011年3月,習近平在湖南調研期間,專程瞻仰了毛澤東、劉少奇、彭德懷同志故居。他強調,要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學習黨的歷史,深刻理解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(chǎn)黨的歷史必然性,進一步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、為黨和人民事業(yè)不懈奮斗的自覺性和堅定性,永葆共產(chǎn)黨人政治本色。
回望歷史,我們才能懂得,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,對歷史的最好學習和借鑒就是成為歷史大潮的一朵浪花。
正如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(chǎn)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所言:“歷史總是要前進的,歷史從不等待一切猶豫者、觀望者、懈怠者、軟弱者。只有與歷史同步伐、與時代共命運的人,才能贏得光明的未來。”
文字:新華社、人民日報?
圖片:新華社?
視頻:央視?
* j, h; b8 U" R3 g, w[url=]【糾錯】[/url] 責任編輯: 王萌萌
' b6 {, s t+ b1 T( b; K+ h7 [- G4 q9 p' a N1 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