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機器換人鬧春耕——洛陽鎮(zhèn)稻星種植合作社春耕小記8 W( O9 @- E; V" c. X
特約記者 余運來, _: }% |1 |/ i) L+ Z
春雨淅瀝,喜鵲在枝頭歡歌,“嘟嘟嘟”的拖拉機聲唱響春耕協奏曲。3月1日,來到曾都區(qū)洛陽鎮(zhèn)王家橋村二組,一幅春回大地鬧春耕的畫卷躍然眼前:農機手聶波穿著雨衣,駕駛紅色旋耕機,穿行在尚有積水的田塊里。
- e' B1 F2 p1 r% O9 [' k- u “我們正月十一就下田作業(yè)啦!現在已耕了100多畝?!甭櫜樕涎笠缰腋Pθ?。
& D% t3 t* i! k: W3 Q9 j" }- t2 r6 r' d “季節(jié)不等人,我們要趕在清明節(jié)前,把這1500多畝田全部旋耕一遍。”洛陽鎮(zhèn)稻星種植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理事長楊晗接過話茬,旋耕后,谷茬翻進泥土里,通過微生物降解形成底肥,能增加土壤中的微量元素。
, \. W/ r/ u/ t- P7 g% R8 R! l4 h 楊晗剛過而立之年,2009年大學畢業(yè)后在武漢上班。2010年春節(jié)回家,看到村里年輕人幾乎都在外務工,冬閑田大面積拋荒,父親楊明星開的旋耕機處于休眠狀態(tài)。愛上網的他靈機一動,在網上搜索了一下年輕人機械種田,見為數不多,便瞅準了機械種田這個市場,決定回鄉(xiāng)創(chuàng)業(yè)。楊晗找親戚朋友借了4萬多塊錢,買了臺插秧機和收割機,當年從村民手里流轉96畝農田,種植水稻純收入達到10萬元。
7 C- b7 e* |# W. e3 w9 M% J/ D 推開稻星合作社的大門,一臺近10米高的烘干機被薄膜包裹得嚴嚴實實,打開機械倉庫,只見育秧機、插秧機、播種機、收割機、旋耕機、鏟車、植保飛機等一應俱全。( K8 |' Q: Z5 w4 O: c' W' @
“從小機器換成大機器,已經換了一茬。”楊晗說,“這些農機看起來不起眼,等到用時能派上大用場?!?font class="jammer">; @& B" z1 B, H$ I
經過8年摸爬滾打,稻星合作社網絡社員200多戶,流轉農田2100多畝,請了2名農機手,3名田管人員。楊晗逐步實現了機械耕田、機械插秧、飛機植保、機械收割的現代化農業(yè)夢想。4 e# F& I! V9 ]
“全部機械化,既能降低種田成本,還能增加收入?!睏铌纤懔艘还P賬,去年,刨開土地流轉租金、種子、肥料、管理成本,他流轉的1500畝田,純收入達140多萬元。. p5 r; v# ^- a( t7 }. @
人勤春來早?!敖衲甏焊c往年有何不同?”面對記者追問,楊晗侃侃而談,去年,他采用機械條播試種了100畝水稻,豐產豐收。今年,自己流轉的1500畝田,全部采用機械條播種植水稻,省時、省工、省水。
: l) Z' c$ G/ ?( A 在曾都區(qū)農業(yè)技術推廣中心主任許賢超看來,楊晗是曾都新型經營主體中新型職業(yè)農民的典型代表,全程機械化操作提高了農業(yè)生產水平,對周邊農戶進行機械“代種、種收、代管和服務”,契合了當前農業(yè)生產現狀,提高了糧食產能,是對中央一號文件中加快構建“現代農業(yè)產業(yè)體系、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”的生動詮釋。
) s/ H$ r7 a. m1 e/ l6 X9 S$ U3 O% A6 D# W( R1 n$ U6 A
|
|